1、头发要常梳:古人称栉发浴头,能明目祛风,可使落发重生,发硬变黑。
2、面要经常擦洗:古人称面盆擦洗神庭,能祛除外感之邪,使诸阳升升,血气不衰,人老而面颊红润,皱纹减少。
3、目常运:古代称运睛,可去内障外翳,矫正近视、远视、老花等。
4、耳要常弹:古人称鸣天鼓、掩耳弹枕等。
5、提高听觉神经功能,预防耳聋,防止耳鸣。
6、口要常漱:古时把唾液称为胎食,也叫金浆玉液,是人身体里不可或缺的宝藏。
7、涎水是消化液的一部分,有抗癌的功效,要随时咽下去,以提神补气,开胃健脾。
8、要经常叩齿:民间谚语云:“清晨叩齿三十余次,至老牙不脱”。
9、浊要常呵:古人称之为鼓呵,可消积,去胸膈满塞,排浊气,吸收清气,增加肺活量。
10、胸常扩:古人称胸常扩为心肺常扩,认为胸常扩可以保护心肺,使气机畅通。
11、腹应常揉:古人称揉脐腹,可增加胃肠运行,消积,顺气。
12、腰要活血化瘀:古人认为活血腰可以强健腰肾。
13、谷道常提:古人认为,肛门提肛可升阳除浊。
14、肢节常摇:古人说:“经常摇动肢节百骸,使关节日趋灵活”。
15、腿膝常压:俗话说:“人老先老腿”,常压腿按揉膝盖,常点足三里,这是中医防老延寿的方法。
16、皮肤常摩:古人称按摩为“干浴”,认为此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皮肤,能使气血流动,皮肤光滑,润泽。
17、足心常揉:古人认为,涌泉为人之海底,常揉涌泉,能固肾暖腰,使诸阳升,浊气降,神清气爽。
18、二便常禁:古人认为应闭目禁言,守神入舍,使气不能散。